“正在研究,再等等”“这事不急,先缓缓”“放一放,以后再说”……近几年,记者在基层遇到一些这样的干部,他们碰事就拖,遇难靠躲,深谙“不做不错,少做少错”之道,患上了严重的拖延症,甘当“太平官”“逍遥官”“糊涂官”,被群众戏称为“磨叽干部”。“磨叽干部”的磨叽表现,属于患“病”所致。下面这三种“病”具有典型性。
“磨叽干部”患上了懒政病,其背后是官僚主义作祟,是干部作风出了问题。得此病的“磨叽干部”政治意识薄弱、理想信念不牢,处理事情慢似蜗牛,工作作风慵懒虚浮,惯当“二传手”,缺实干怕担当。若长此以往,“慢作为”演变成不作为,不仅会延误政策落实,阻碍政令畅通,还会造成基层失语,进而影响中央决策。
“磨叽干部”患上了脱离群众的病,其行为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,危害大影响深,亟需警惕。基层群众等政策扶持、资金支持犹如大旱望云霓,“磨叽干部”却端坐堂上,疲疲沓沓混日子,状若“公堂木偶”;基层百姓翘首企盼民生改善、城市发展,“磨叽干部”却把自己当摆设,忙忙碌碌装样子,充耳不闻百姓呼声,消极应付群众诉求,甚至推诿扯皮,退避三舍。任由此风蔓延,势必会危及干群关系,破坏领导干部形象,影响政府公信力。
“磨叽干部”患上了能力不足的病,主要表现在不懂规律、不懂门道、缺乏知识、缺乏本领,不是不想做,而是力不从心。如果“不能为”得不到解决,长此以往,极易变成“不作为”,给党的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。如果缺乏制度性的安排,能上不能下,就容易让一些“不能为”的干部产生侥幸心理,让更多能干会干的干部只能“熬资历”,难以更好地施展才华。
“千里之堤,以蝼蚁之血溃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。”对“磨叽干部”患的病,要下决心、下功夫及时根治,否则会让患病之人“病入膏肓”,进而影响党风政风。要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,强化监督,严格落实责任追究,遏制不正之风蔓延;要长抓不止,用强问责给各级领导干部上紧思想“发条”,以防整治陷入“一抓稍好,一放如故”的怪圈;要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、重担当的鲜明导向,把敢不敢扛事、愿不愿做事、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、评判优劣、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,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;要学会换位思考,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,以“时不待我”的紧迫感、“马上就办”的责任心、“舍我其谁”的使命感,不断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、抓出成效。
版权所有:安徽冰球突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
联系地址:芜湖市鸠江区仁和新街S6号楼皖江建筑产业园11、12楼 电话:0553-5808908 皖ICP备18022103号-1